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

不能說的祕密就別告訴我

在人際的交往中,你一定曾經碰過有朋友神秘兮兮的跟你說,我告訴你一件事,但是千萬不能告訴別人。我最怕這種人,一聽到這句話就頭皮發麻馬上有一個警戒線出來回他說,那我不要聽,如果不能告訴別人請你也不要告訴我。 

一來我記性不好,你跟我交代過的話,也可能忘記可不可以告訴別人,如果一不小心在社交場合之下說了,那我豈不是罪過。二來幫別人藏祕密,我會內傷,與其害我,那就別告訴我吧

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情我應該知道,那麼大大方方的跟我分享我自己會判斷這些話該不該說。但是倘若只是分享一些聽別人說的資訊卻要我不要告訴別人,那麼我覺得當事人心裡就有戲,你期盼影響我對那個人的看法,那麼我寧願不聽,不要承擔這樣的責任。

其實很多八卦都是這樣產生的,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一些跟自己無關,卻對當事人不利的消息,而且通常都是跟你認識的人有關,傳播者自己不想擔負那個八卦者的罪名,於是多加了一句我告訴你千萬別告訴別人,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卸責了,其實根本就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,是在利用別人的好奇心,行自己脫罪的理由。

人性的好奇心本來就有,尤其是對於別人的事情。許多八卦就是傳播者自己加上了自己的見解和想像,在傳播的過程當中活靈活現的加油添醋,如果你聽了又忍不住的想告訴另外一個人,那麼傳播幾手之後,原來的資訊一定被扭曲。我們不是都有玩過那種傳播者的遊戲嗎?當從第一個傳到第十個的時候,原來意思完全脫離軌道到外星了。

職場一定有八卦,八卦有時候是一個潤滑劑,代表你看我之間有一些共用的秘密和認同感,否則只有工作多無聊,這也是為什麼八卦撲不滅的原因。八卦若是不涉及別人隱私或是可接受的小玩笑還好,但通常都和職場上周邊的人相關,尤其是老闆、主管,或是周邊亮眼的人,更是引起好奇心與興趣,所以很容易被製造出來。在職場上一定要小心傳播者,也千萬不要成為傳播者。還有聽到八卦時的因應之道。否則有些友誼為了一些八卦而誤解,或是不小心你也成了加害者實在是得不償失。

如果真不小心聽到八卦時,有兩件事你可以做,一是一笑置之,不置可否,別加入討論,否則你討論的言語也會被傳成是你說的。二是保持觀察,觀察辦公室的氛圍,觀察會八卦的是哪些人,還有八卦的內容,加上你自己的判斷保持客觀清醒的態度,懂得設防火牆,不必追究是否屬實。八卦若是事實時,自然也紙包不住火,很多事情也會明朗,至少你不必當那位加油添醋的人。

另外是不小心撞見某些事情,令你產生對這個人的質疑,你可以持續觀察,千萬不要任由自己的想像力推論去製造一個假像,然後傳播出去。

有一句話我聽到會啟動機制保持清醒,就是我聽說某某人怎樣怎樣」,此刻我第一個回應是問傳播者「這是一件事實嗎?你為什麼會這樣的感覺?」,問事實而不加感情。然而通常我得到的答案是「我也是聽說的」,如果是這樣的狀況那麼就當作空氣。人都說眼見為憑,更何況這個時代眼見還不見得可以成為憑證。

職場的八卦停不了,我們只能保持清醒,不要讓自己深陷麻煩。

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

看事實,別被偏見左右情緒

人性本來就會有偏見,有主觀意識,所以社會才會重視行事客觀的人。而客觀最重要的是要擺脫偏見,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用事實來看事情,而不是用情緒來決定和判斷事實。

在公關溝通的訓練裡面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,就是根據事實說話。不是事實的絕不說,不揣測,也不評斷。不要以為根據事實說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其實很難,尤其是跟我們相關的人、事、物,難免會加上自己的情緒和觀點,這樣就有可能會產生偏見。

其實事實是最中立的,不帶任何情緒。譬如說AB發生衝突,A打了B,這是事實。由於你和A是好友,所以你認為一定是B說了激怒A的話,所以A才會動手,所以A打了B是情有可原。就這件事而言,A打了B就是事實,至於你認為的A一定激怒B,那是你的看法甚或偏見,不是事實。

偏見往往讓我們錯失了良機,也可能讓我們蒙蔽了雙眼看不清事實。譬如我們通常潛意識裡都會有一些既定的想法,我們以為年輕人就是沒經驗,辦事不牢靠,所以就沒有把機會給缺乏經驗的人,可是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從毫無經驗的第一次機會開始,才變得有經驗嗎。或我們以為女孩穿著暴露就是輕挑,其實那只是她表現自己的一種方式,用這樣的角度去評判一個人未免失真,而且不公平我們不希望被貼標籤,所以要警惕自己不要隨便去貼人標籤。

我自己就曾經因為偏見而錯判一位客戶,差點因此失去一個大好機會。當時聽了某人評斷一位客戶很挑剔很難搞,因此當這位客戶找上門時,我處處防衛,處處保留,沒有敞開心胸告知專業的想法,甚至還想打退堂鼓,最後是團隊想要做這個案子,在合作之後,我發現他其實個性爽朗,凡事講效率,在專業上非常要求品質,所以嚴謹,但沒有不合理的要求。原來之前評斷的人跟這位客戶合作過,因為無法達到他要求的品質,因此被退件了好幾次,因此對他頗有微詞,到處抱怨,而我只是剛好聽到的人,因此產生了錯誤的判定。

後來跟這位客戶成為好朋友之後,我對他坦承當時的偏見,他才說當時他也認為我不夠積極,原本不打算合作,但礙於時間緊迫,所以先合作試試看。現在回想捏了把冷汗,原來偏見影響了我的行為,而我的行為也影響了對方的觀感,多麼得不償失,還好我的團隊堅持下來。

這個經驗讓我以後儘量眼見為憑,但這還不夠,眼見了之後還要打開心胸看待事物。先敞開心胸讓自己變成白紙,接受並經歷後再做判斷。

現在社群網路年代很容易有些酸民網友會在網路上給人亂貼標籤,我們除了要謹言慎行之外,可能無法阻止別人這種行為,但我們也必須知道要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傷害。當別人潑你污水時,不用動怒的把污水潑回去,最重要的是證明他潑你的是污水,用事實捍衛自己的名聲。

有了幾次經驗之後,我經常地提醒自己,不要因為他人之言會對某人產生既定的印象,用開放的態度,做到交往之前絕不下任何評斷。